从银行角度如何确认PPP项目能够还本付息-----教你如何计算偿债备付率
发稿时间:2019-01-15 来源:建筑网
ppp项目在满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占比要求的情况下,需要贷款的金额占比最高可达到项目总投资的80%,因此在运营期的现金流出中,返还银行的本息金额对于整个项目的金流影响至关重要。此时,编制一个正确的还本付息计划表是十分必要的,它的目的及意义在于:(1)核对基础数据表中的建设期利息是否计算正确;(2)每年项目公司应支付给银行的本金及利息费用金额是多少;(3)为后续的总成本费用估算表、资本金现金流量表提供数据支持;(4)计算每年偿债备付率,评估项目的偿债能力。
Q22.1 编制还本付息计划表的目的为何?具体内容包含哪些?
ppp项目在满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占比要求的情况下,需要贷款的金额占比最高可达到项目总投资的80%,因此在运营期的现金流出中,返还银行的本息金额对于整个项目的金流影响至关重要。此时,编制一个正确的还本付息计划表是十分必要的,它的目的及意义在于:(1)核对基础数据表中的建设期利息是否计算正确;(2)每年项目公司应支付给银行的本金及利息费用金额是多少;(3)为后续的总成本费用估算表、资本金现金流量表提供数据支持;(4)计算每年偿债备付率,评估项目的偿债能力。
还本付息计划表的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Q22.2 还本付息有哪几种方式?其特性为何?
PPP项目的长期借款还本付息一般有等额本金、等额本息和协议安排三种方式,其特性如下:
1.等额本金:每月的还款额不同,它是将贷款额按还款的总月数均分(等额本金),再加上上期剩余本金的月利息,形成一个月还款额,所以等额本金法第一个月的还款额最多 ,尔后逐月减少,越还越少。所支出的总利息比等额本息法少。
2.等额本息:每月的还款额相同,在月供中“本金与利息”的分配比例中,前半段时期所还的利息比例大、本金比例小,还款期限过半后逐步转为本金比例大、利息比例小。所支出的总利息比等额本金法多,而且贷款期限越长,利息相差越大本息。
3. 协议还款方式指借款人与债权人事先商议不采用上述两种传统的还款方式, 而是根据双方另行协议的还款计划还款,比如说某年一次还清本利[1]。然而,根据目前相关政策要求PPP项目贷款期限一般会大于10年,因此很少有银行同意采用协议还款方式。
Q22.3 建设期利息和运营期利息为何要分开计算?
笔者建议在建立还本付息计划表时,应注意将建设期利息与运营期利息分开计算,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期利息与运营期利息的计算公式不一样,两者的数据用途也不同;
2、便于核对检查。建设期利息数值可以用于核对运营基础数据表的数据,即还本付息计划表计算的建设期利息=融资基础数表的建设期利息;
3、为后续报表的直接引用奠定基础。运营期利息需要在后续的总成本费用表和财务现金流量表中直接引用,将建设期利息和运营期利息为何要分开计算就更加容易判断我们的引用是否存在错误。
Q22.4 什么是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是指扣除利息、所得税、折旧、摊销之前所得的利润,是有可能用来还款的全部资金。计算公式为EBITDA=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折旧摊销=利润+利息+折旧摊销=EBIT+折旧摊销。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与息税前利润、利润、净利润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Q22.5 什么是息税前利润?以及如何计算?
息税前利润(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BIT)通俗地说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也就是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在交所得税前的利润,也可以称为息前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润+利息,PPP财务分析实践中常遇到的问题是这里的利息是不是包括建设期利息,如果包括,如果息税前利润要考虑建设期利息,那么是加在建设期还是运营期?
PPP财务分析计算息税前利润,主要是为了计算调整所得税,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编写说明》4.3融资前分析:“原则上,息税前利润的计算应完全不受融资方案变动的影响,即不受利息多少的影响,包括建设期利息对折旧的影响(因为折旧的变化会对利润总额产生影响,进行影响息税前利润)。但如此将会出现两个折旧和两个息税前利润(用于计算融资前所得税的息税前利润和利润表中的息税前利润)。”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统一PPP项目财务分析中的息税前利润计算,建议考虑建设期利息对折旧影响。因此,EBIT计算公式可以表达为:
息税前利润(EBIT)=利润+费用化利息+资本化利息折旧摊销。
Q22.6 什么是偿债备付率?如何计算?
偿债备付率又称偿债覆盖率,是指项目在借款偿还期内,各年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与当期应还本付息金额的比值。标准公式如下:
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加折旧和摊销;
Tax———企业所得税;
当期可以用于还本付息的现金流=EBITDA-Tax
PD——当期应还本付息金额;
Q22.7 如果息税前利息包含资本化利息,计算偿债备付率如何解决资本化利息重复计算的问题?
如果息税前利息已经包含资本化利息,而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EBIT+折旧摊销,这样资本化利息就重复计算了。因此我们建议对息税前利润计算方式进行修正,即修正的息税前利润(MEBIT)=利润+费用化利息+资本化利息折旧摊销。
如果按照上述标准公式计算就会出现折旧摊销的资本化利息被重复计算的问题,因此,我们建议采用如下修正的偿债备付率计算公式:
Q22.9 计算偿债备付率为何要扣除所得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已经计入成本的有关费用除外”,由此可知银行利息在不超过国税有关规定的范围内属于财务费用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而偿还银行的本金不符合扣除的条件,因此企业偿还银行的利息是缴纳所得税收之前,偿还银行本金是在所得税税收之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支出顺序为: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银行利息→政府税收→银行本金→股东分红。
根据偿债备付率的概念,它是借款偿还期内用于计算还本付息的资金与应还本付息金额的比值,在计算还本付息的资金时,因为偿还银行本金是在所得税税收之后,因此还本付息的资金=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Tax(所得税),扣除所得税后的资金才能用于企业还本,所以计算偿债备付率时要扣除所得税。
23.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表
Q23.1 编制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表的具体内容包含哪些?目的为何?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表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计算增值税,第二个部分计算税金及附加,第三个部分为增值税与税金及附加的合计金额。
第一个部分增值税计算,首先我们需通过前面基础数据已经计算好的含税未税收入与支出计算出销项税额、进行税额,公式为:销项税额=含税收入-未税收入;进项税额=含税支出-未税支出。它的目的在于计算出留抵税额、实缴增值税额,后续需要用到这两项数据。
第二个部分为税金及附加计算,税金及附加主要由附加税及印花税构成,因各区域不同各地税率也会存在细微差异,常见的税率为(1)城建税7%、教育附加3%、地方教育附加2% (2)印花税,公司成立万分之五减半收取(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对营业账簿减免印花税通知》财税〔2018〕50号自2018年5月1日起对按万分之五税率贴花的资金账簿减半征收印花税,对按件贴花五元的其他账簿免征印花税),银行贷款万分之零点五,承包商万分之三。税金及附加计算的目的在于损益表需要引用。
第三部分增值税、税金及附加小计,即将前面计算出来的增值税与税金及附加求和,目的在于财务现金流量表、投资现金流量表需要该项数据。图表如下:
Q23.2 如何用EXCELL计算留抵税额与实缴税额?
计算留抵税额与实缴税额的步骤为:
(1)计算出销项减去进项的金额,如下图A行数据所示;
(2)计算出当期A(销项-进项)+C(前期留抵税额)之和,如下图B行数据所示;
(3)计算当期留抵税额,此处需要设置IF函数,具体公式如图C行数据所示;
(4)最后利用IF函数计算实缴税额,具体公式如图D行数据所示。
Q23.3 大修费用金流如何安排?如何计算增值税?
PPP项目与传统模式不同,运营期长达10-30年,往往会涉及期中大修及移交前恢复性大修,对于大修金流的处理不同财务模型处理不一致,笔记建议运营期中的大修金额应该资本化,期末移交的大修资金费用化。
大修的增值税的计算采用含税大修金额减去未税的大修金额得出,计算公式为:大修增值税=含税大修-未税大修。
24.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Q24.1 编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的具体内容包含哪些?
成本费用估算表一般情况下有三个部分内容,经营成本、利息费用、折旧摊销,其中(1)经营成本指的是运营基础数据表中的未税运营成本,最后一年的经营成本是运营成本与最后一年未抵完的留抵税额之和,因此经营成本合计数应=运营成本合计+未抵完的留抵税额;(2)利息费用指的是还本付息计划表的利息费用,不含资本化的建设期利息;(3)折旧摊销金额应该=每年工程摊销金额+每年中大修的摊销金额。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Q24.2 合作期间最后一年的留抵税额应作为资产还是费用?
根据2016年12月3日财政部印发《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6]22号)中规定:“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列示‘应交税费’科目下的‘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待认证进项税额’、‘增值税留抵税额’等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应根据情况,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 或‘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列示”。由该项规定可知运营期的留抵税额应作为资产,因为在下一年度仍然可以用来抵扣,但当PPP项目公司到了运营期的最后一年还有留抵税额剩余时,我们一般是将其作为费用处理,在最后一年的总成本中体现。
25. 损益与利润分配表
Q25.1 编制损益与利润分配表的目的为何?
损益与利润分配表是对前面已经整理好的基本数据进行加工,从而得到企业的利润总额、净利润、缴纳的税金、应提取的各类基金、可供分配的利润、投资各方实分利润及未分配利润的表格。编制损益与利润分配表的目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反映各个时期的盈利或亏损状况,据此可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2]
(2)该表格中计算出的所得税、息税前利润(EBIT)、调整所得税、期末未分配利润或亏损、法定盈余公积金以及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等数据都是后续表格需要引用到的。
Q25.2 损益与利润分配表的基本结构为何?
损益与利润分配表的内容一般包括营业收入、补贴收入、总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以及公积金等各项目内容,具体如下表所示:
Q25.3 损益与利润分配表、财务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上科目之间的关系?
损益与利润分配表中的所得税、期末未分配利润或亏损、法定盈余公积金、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以及调整所得税都有密切的关联,各表格之间的关系如下:
1.所得税→财务现金流量表中的流出金流之一;
2.期末未分配利润或亏损→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科目之一;
3.法定盈余公积金→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科目之一;
4.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财务现金流量表中的发放现金股利科目作为流出金流之一 ;
5.调整所得税→投资现金流量表中计算全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需要引用的数据。
26. 财务现金流量表
Q26.1 编制财务现金流量表的目的为何?具体内容有哪些?
财务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在于它能反映企业的经营、 投资、 筹资现金流状况,我们可以根据财务现金流量表中的期末累计现金余额来衡量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即现金是否足够,如果现金不够,我们需要调增未分配利润或增加贷款;如果现金太多,我们可以减少贷款或进行减资。
财务现金流量表包含以下内容:
(1)现金流入:营业收入(付费)、政府补贴(损益)、股东投资(融资)、银行贷款(融资)
(2)现金流出:无形资产购置(建设)、经营成本(运营)、偿还银行本金(还本付息)、利息费用(还本付息)、增值税、税金及附加(税金)、所得税(损益)、发放现金股利(损益)
(3)合计:本期现金增加或减少、期初现金余额、期末累积现金余额